内地影市复工一周年:电影市场回暖,但“档期论”负面效应加剧,观众流失严重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995时间:2024-07-04 01:02:25

今天是中国内地影市复工一周年。去年的今天,停摆近半年的电影院开始正式复工复产。在复工初期,一部《八佰》狂揽31亿票房上演了一出单骑救“市”,不仅成为去年国内年度票房冠军,还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此后,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趋势向好,去年的国庆档到贺岁档,再到今年春节档、清明档、五一档等档期,均拿下不错的档期票房。不过,在影市逐步复苏的背后,还是有未散的疫情阴霾和观众的动摇,影响着电影市场。

复工一年影市强势回暖

电影市场复工整整一年了。对于所有从业者和观众而言,这一年颇为魔幻,甚至要比过往四五年的“突飞猛进”更值得回味。

去年的今天,全国16.47万观众走进电影院,贡献422.2万元票房,帮助中国电影产业按下了疫情后的重启键。而在2020年,凭借国家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再加上多部主旋律影片的强势发力,中国电影市场成功问鼎全球第一大票仓。

而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7月19日,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达476.86亿元,总观影人次超过12亿。其中,2020年复工以来中国总票房达到180.69亿元,2021年达296.17亿元。

客观来说,这个数字较2019年的641亿元水平仍存在很长一段距离。然而,在上座率限制仍未完全放开与片源供给未能完全恢复往年的前提下,这一恢复速度堪称喜人。

另外,在影院复工的这一年,行业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首先便是观众审美的又一次迭代升级。透过低迷的影市,在热度与口碑两大票房影响因素中,口碑作用开始显得愈发重要。

从春节档《你好,李焕英》,到清明档的《我的姐姐》等,越来越多的高口碑影片在档期中领跑甚至逆袭夺冠。相对的,在观众趋于严苛的评判标准下,低口碑影片越来越难在市场留存。

与此同时,电影发行也是被疫情改变的其中一员。去年复工初期,《八佰》作为打头阵的国产大片,其推出的两种开创性的发行规则整个行业争论不已。其一便是通过预先交纳保证金的形式来进行买断式发行,其次便是创造了分段式密钥的全新发行手法。

显而易见,这两种规则的制定都指向了“防止偷票房”这一个目的。不过,买断式发行最终成了《八佰》独有的策略,而分段式密钥,却顺利沿用至今,成了各个重点档期影片必选的发行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浩浩荡荡的院转网潮流,也在影院正式复工后偃旗息鼓。现在看来,曾因转网免费播出引起许多从业者“轩然大波”的《囧妈》的确只能算是特殊案例,影院作为电影最重要放映终端,依旧有着其不可替代性。这一年来,行业内已经鲜有新的大片转网。

此外,在行业的各个角落,也在悄然发生着新的转变。从互联网电影公司向电影上游的突入,再到网络发行与院线发行的无缝衔接,这几年很多从业者常常挂在嘴边的电影工业化,也逐渐被更多人践行着。

复工后档期的依赖太过严重

虽然在复工的一年里,影院复苏的速度超出预期,并且从去年国庆档到今年元旦档、春节档以及接连下来的清明档、五一档,内地影市的表现都不错,似乎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起来。

但是在强势回暖的背后,一连串并不友好的数字又让人感受到了复工一周年的苦闷。百亿票房流失、高达4.5亿观影人次的“流失”等等并不太理想的相关统计,从一定程度证明了,在这复工的一年里,电影市场失去的可能要比收获的更多。

虽然在复工一周年之中,今年的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档期均创下历史纪录,即使对比2019年的最强国庆档,在2020年也只落后不到5亿元票房差距。但是在今年,可以明显看到多数影片对档期依赖太过严重。

截至当前,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TOP10中有8部影片选择在档期上映,唯二打破档期定律的是《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两部在非档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

或是凭借头部项目与逆袭黑马,今年大部分档期破了往年纪录,但平日近乎冰冷的大盘却在提醒着我们,这场旷日持久的片荒,早已让市场陷入尴尬境地。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在除暑期档、贺岁档(长线档期,未有明显节日氛围加成)之外,所有档期相加为150.9亿元,占总票房23.54%。普通日期票房为482亿元占76.46%。而复工一周年档期票房综合为156.09亿元占比31.7%,普通日期票房为335.9亿元占比68.3%。

而且在2021年上半年,天数上占比近四分之一的档期贡献了上半年51%的票房占比,档期、非档期市场分化显著。

在近一年在疯狂迷信“档期论”情况下,票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笼罩在“档期论”之下,营造了影市的虚假繁荣现象,其实复工一年中普通档期的成绩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二者相比所差距的146亿元落差尽出其中。

其中又以暑期档,这个长线普通档期相差最大,2019年暑期为177亿元,而复工一周年暑期档目前累计相加仅为70亿元。

观影人次大幅度下降

普通档期票房的损失最直观的原因就是观影人次的大幅度下降。复工一年累计吸引了12.84亿左右观影人次,而2019年为17.28亿人次,仅一年的时间,电影市场就损失了4.5亿左右的观影人次。

而且相关数据显示,观影人次在档期中的表现与票房分布成正比,复工一周年重要档期的观影人次为3.6亿人次,而2019年在多了情人节以及中秋档之后,只高出1200万观影人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损失的4.5亿左右的观影人次,可以看出,基本上来自于普通档期。“档期论”的负面效应正在逐步蚕食电影市场的活力。

最直观的现象就是,暑期档进入7月,即使有建党100周年的特殊氛围加持,可在没有明确假日的助推下,《1921》《革命者》等多部主旋律电影并没有获得满意成绩,实现领头羊的作用。

可以预想在复工一年的时间中,已经让观众慢慢养成只在重大节日假期里完成社交属性的习惯,大大降低了普通时间观影欲望。

另外,在复工一年中,观众持续承受着题材片荒危机。在2019年,多类型题材均有历史里程碑作品产出,且均散发全民观影热情,如科幻片《流浪地球》、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新主旋律开山作《我和我的祖国》、动作片《烈火英雄》、青春片《少年的你》、悬疑片《误杀》等等。

面对缤纷多彩、百花齐放的2019年,近一年所呈现出电影品质和类型对观众来说无疑是单调的、重复的,随之吸引力也在下降。

虽然自影院复工之后,主旋律影片散发出强劲的活力,持续收割着市场观影需求红利。自《八佰》30亿救市之后,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夺冠》紧随其后,后续《金刚川》接踵而至,在大部分斩获10亿 票房佳绩的情况下。

特别是今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主旋律更是扎堆现象出现,《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接棒上映。但是过多的主旋律影片频繁出现,很难引起观众的观影热情。

总的来说,2020年突发的一场疫情,终究改变了许多,它或许并未动摇电影的根基,却像催化剂一般助推了许多事物的更迭。

而且在目前,相较2019年同期,复工一年后的中国电影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即便已经来到每一年最重要档期之一暑期档,市场低迷态势依旧未有好转。一次巨大的行业停摆带来的深远影响,短期内仍然不会消散,电影市场压力依然非常大。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万影网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