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热搜的《玉楼春》,粉丝尬吹,于正不“正”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694时间:2024-03-03 01:02:09

在我印象里,《玉楼春》开播前后上了五次热搜。

从辣目洋子加盟到演员为演这部戏剃眉被赞敬业,从人物造型精美再到粉丝热捧等。

奇怪的是,同热搜相比,网络,尤其是豆瓣和知乎的“民间评价”相当低。

像这种“高开低走”的影视剧,业内不能说没有,但鉴于编剧于正在去年曾公开说过,他对这部剧的期待“超越《延禧攻略》”、“不火就退出娱乐圈”。

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看了三集。

看完之后,我不知道于正现在会不会真的打算“退出娱乐圈”。

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有一说一,服化道可以,还能出神曲

网上有很多关于《玉楼春》剧情、角色的很专业的评价,其中不乏相当专业的剧评人写的文章, 因此在这里就不班门弄斧,而且我想我跟那些大家们在剧情方面的意见基本一致:

保持亲切严肃的批评,并诚恳地挽留于正同志继续留在娱乐圈。

客观地说,《玉楼春》在国产影视剧中基本延续了“于正剧”的风格:

服化道精致、镜头切换顺畅、柔光感舒适。

如果把这些镜头都剪辑下来做成MV或先导片,确实挺吸引人的。

但如果硬要说剧情呢?

众所周知,包括,但不限于“于正剧”在内的一部分影视剧在取悦、或是讨好女性观众的影视剧题材上愈发有些向“异端”进化:

妆容浮夸、剧情拖拉、逻辑感人、三观泪下。

这些如果还只是个人世界观问题的话,那么更严重的问题来了:

你挺火的,我抄你的路数。我火了,人家抄我的路数。

可在我小小的身躯里,实在无法包容一个大大的“你”。

在他小小的身躯里,实在无法包容两个小小的“你和我”。

可我们都是“忍”过来的。

并觉得一直“忍”下来就会保持“巅峰”。

有二说二,低端学高仿,炒作挺反感

《玉楼春》播出之后就立刻有人说:

这是刻意模仿《红楼梦》。

我不信,我看了。

我觉得这是胡扯,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刻画、“原著”风貌等,都跟87年央视版《红楼梦》没有可比性。

后来我才弄明白,人家说的是2010年版的《红楼梦》,我才想起之前热搜上讲“演员剃眉毛”这茬……

那没事了。

你说你惹“它”干嘛?

这就好比大家一起抄作业,你在全班成绩里属于垫底,碰巧分到你身边的是个学习成绩比你“略好”的同学,你也知道你抄完估计也不过关,但你木得办法。

为什么呢?

因为就算把成绩好的同学分到你身边,你可以抄选择题、抄判断题,但是抄问答题的时候你就懵了——

人家洋洋洒洒的一堆你看不懂,有的字你都看不懂。因为你没学过这些“字”,你不认识啊。

好,就算你“抄”完了,人家提问你,你怎么回答呢?

因为那不是你脑子里具备的东西。

另外说点“抄作业”以外的事情:

你本来就垫底,非要跟别人说你是班里的“好学生”,有一天你突然跑过来跟我说有人污蔑你考试考得不好,还例举出了很多名字,结果我去班上打听——压根就没考试。

所以当“韩国网友”纷纷质疑《玉楼春》的时候,我们还准备群情激愤,忽然有明白人把我们按住:

“等下,不对啊,国内都没火,怎么国外那么多人关注?”

明白人把“疑似证据”都列出来以后,除了尴尬,还能说什么呢?

国内影视剧的营销,确实要好好反省一下了。

有些十几年前流行的套路拿到今天来用,肯定会吃互联网信息畅通、民智开化的大亏。

所以我一面用客观审慎的态度对待部分业内人士质疑“于正过时了”,一面又不得不在某些方面保持认同。

有三说三,尬吹也是吹,怕以此类推

本来想认真讲一讲国内影视剧“大女主”的画风渐变,还想用“非常专业”的文字来表述“大女主”风与影视剧创作者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同时例举出某某和某某,但说到这里,我发现只要讲《玉楼春》就可以了。

因为它几乎具备了目前我们一部分影视创作者的通病:

讲排场、玩“高端”、轻逻辑、重外表、没干货、不聚焦。

内心其实自信又不自信——

“自信”的是又可以收割一波涉世未深的稚嫩;

“不自信”的是自己都知道这东西不可能长久。

因为“艺术”的持久和迷人在于——

不做作。

因此我本想找一个很高大上的国内作品同《玉楼春》做个对比,但我看了那几集之后,我发现:

用不着,我只需要找一部网剧来做对比——

《花间提壶方大厨》

首先说一下,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网剧。

主打的是古装、美食、青春、搞笑、悬疑。

一开始是发表在天涯社会的莲蓬鬼话版的原创网文,后来被某大型视频网站看中,仍然由原作者负责改编成了网剧,并在视频站上播出,2017年播出。

我也看了:

没有明星、改编幅度不大、部分外景用的是电脑特效、服化道一般,同样也是架空历史背景、大女主题材。

没有营销、没有宣传、没有发布会。

但评分很高,且都是实打实的。

不用渲染的语言来评价这部网文改编的网剧,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

女主出身草根,有个曾当过御厨的爹,出身市井,懂得易位思考且知人间疾苦,随遇而安的性格。

男主自幼刁顽,不学无术,本性善良,老爹是知府,阴差阳错中被迫与女主成亲,婚后在女主胁迫下逐渐改正小毛病,并让女主发现了自身的天赋后参与到知府老爹的一个个探案过程中。

在这期间,女主因为生存学习到的美食技又很自然地在全剧内大秀一把。

看完既让人好奇发展,又让人垂涎欲滴。

在全剧中情感、美食、悬疑无缝对接,尽管结局脱离不了“灰姑娘童话”的老套路,但至少很有凡间烟火气。因为像女主这样的角色很真实,现实中能看到,而且——

人家不用剃眉毛。

既没有迎巧卖乖,也没有假装贵气。

作者是草根,非“专业”编剧,只是碰巧写了一篇小清新,碰巧让人看中,碰巧拍了一把。

不知道人家现在写不写东西了,反正人家写不写,都不存在“退不退”。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更尴尬的事情:

一篇网文的“原创”作者,真的挺强。

高手一直在民间。

结 语

说一些本文外的话题吧。

本文决不对任何锐意进取、并不以胡吹大气为目的、踏实诚恳的文艺工作者,进行侮辱和毁谤。

仅谈一下个人观剧以及纵观国产影视剧和“大女主”题材的浅薄看法。

最近第一批00后已经快大学毕业了。

并不是说要针对这批青春新人们进行高科技、大场景、玛丽苏或病态美的文化灌输。

因为那些套路真的早就过时了。

他们或她们,从识字的时候就可以拿起手机浏览各种信息,天马行空或卑微尘土、高端奢靡到社会老铁看得可能比你我都多。

中二是肯定会中二的,但不能真的拿他们当可以收割的庄稼。

观众只有喜好的不同,没有三六九等的分级,

有的观众会看莫扎特,也有的观众会看摇花手。

但无论哪种观众,都不太会看 莫扎特摇花手 。

故而如今的创作是门实打实的技术活儿,对于人物和故事,必然要深入生活来探查,这些绝不是简单一句必然“一定会超越”某某就能实现的。

那什么是国产影视剧原创者该塑造的人物呢?

我认为是——

说人话、有人味儿、像人样。

那什么是国产影视剧原创者该接纳的反省呢?

我认为是——

说人话、有人味儿、像人样。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万影网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