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中的戈壁哨所,是“钢七连”的B面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250时间:2023-08-30 23:58:59

电影《长津湖》在国庆期间全国热映。

由于该片由兰晓龙编剧,主要视角又围绕一个叫“七连”的连队展开,尽管影片明确这支部队叫“第七穿插连”,却依然让不少观众将其与兰晓龙编剧的经典国剧《士兵突击》中的“钢七连”产生联想。

“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而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士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不到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

电视剧《士兵突击》是这样介绍“钢七连”的连史的。抗美援朝是“钢七连”历史上最为华彩的一章。

兰晓龙曾经表示有构建“钢七连宇宙”的想法,显然电影《长津湖》的规格与格局更为宏大,是一部独立作品。

或许不远的将来,剧集《冬与狮》能够达成拼图“钢七连宇宙”的设想。在此之前,不妨让我们重温《士兵突击》这一经典之作。

图片

1

《士兵突击》完成了军旅剧的“元叙事”

在国产剧中,当代军旅剧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类型。然而能够破圈的军旅剧却屈指可数。

时隔十五年,《士兵突击》依然是最经典的军旅剧。如何表现和平年代的军人故事,对创作者是巨大的挑战。

观众对军旅剧最大的类型期待是战争戏,然而当代军旅剧很少直接触及真实的战争,更多表现的是部队日常训练与模拟战争的演习。

在很长时期内,如何拍好没有硝烟的军旅剧,一直是个挑战。

在军旅剧的维度中,《士兵突击》作为军旅剧的范本,完成了当代军旅剧的“元叙事”。几乎所有国产当代军旅剧,都逃不出《士兵突击》设定的三个故事框架。

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快,军队也在进行各种整编,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直留在军营里。迎来“新兵蛋子”,自然就会有老兵复员退伍。

在剧中,张译饰演的史今退伍前那场哭戏,是《士兵突击》在情感上的一大高潮点。马班长与伍六一的退伍,也让人为之一叹。

愣头青磕磕绊绊,总会成长为合格军人甚至“兵王”。

《士兵突击》设计了许三多与成才两个典型人物,代表的是一个人的两面。一面自卑,缺乏自尊自爱,“每做一件小事的时候,都像救命稻草一样抓着”;一面自大,表现出精致利己主义倾向,“任何个人和团体很难在他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最终“骡子”和“马”的成长之路发生了置换:一个不断克服自身局限性,成为连队尖兵;另一个则在哪里都很难安放,成了一根电线杆子,“枝枝蔓蔓都被自己砍光了”。

幸而,经过一番历练,许三多和成才最终都成长为特种部队老A中的一员。

老A队长袁朗身怀绝技,通透人性,看着不食人间烟火,却也承认,自己刚入伍时,最像他看不上的成才。

不同出身的士兵难免有些矛盾,最终在军营中凝聚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

成才与许三多同是农家出身,但成才家境要好很多,从小自信有目标,而许三多则像个闷葫芦。

钢七连连长高城是军长的儿子,一心想摆脱父亲的阴影,想靠实力来赢得尊重,不曾想整个连队都知晓他隐藏的这个秘密。

老A大队中的吴哲与拓永刚都是军校生,起点比较高,但一个沉稳一个张扬,成才对后者不忿道,“他祖宗比我祖宗有出息,有能耐咱们这辈子比划。”

图片

2

《士兵突击》与“现代主义”

《士兵突击》毫无疑问是军旅剧“套路”集大成者,但是它本身也超越了军旅剧的范畴。

就像《围城》,虽然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早就变迁,但它所表现的那种人生困境却超越了时间。

在军旅题材所能提供的有限戏剧场景和空间之内,编剧兰晓龙一如既往在《士兵突击》探讨他最感兴趣的命题——“活着的意义”。

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信念是——“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有意义”,钢七连的精神则是——“不抛弃,不放弃”。

一个指向个体存在的价值,一个表达的是群体生活的意义。

“不抛弃,不放弃”表意清晰,已经被人们过度谈论;而充满辩证意味的“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则含义暧昧,被人们当作一句“诡辩”而没有进一步解读。

剧中第一次出现这个金句是在第4集。

红三连五班驻守戈壁,一些人靠打扑克牌来消磨时光,许三多认为打牌没有意义。老马说,“其实人这辈子大多数时间都在干没意义的事。”许三多为了回应他说出了这个金句。

事实上,戈壁荒原上的哨所是全剧极具象征性的一个场景。五班战士上演的是一场《等待戈多》的活剧。

许三多在戈壁修的那条路,用老马的话讲是“一个人修墙,四个人拆墙,修起来的”,这让人联想起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所论述过的人生的荒诞。

“今天、明天你觉得有意义,明年、后年呢?再过个十年呢?还是这里,还是这荒土,你还会觉得有意义吗?”

不管别人如何泼冷水,许三多依然只有一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有意义”。

这个金句基本上是对“存在先于本质”的翻译,提炼的正是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

“你现在自由了,没有人管你也没有人约束你,你自己负责或者不负责。”袁朗对许三多说的这句话,内核依然指向存在主义。

在《士兵突击》中,戈壁哨所的经历是许三多的兵王的“原始积累”,也让成才涅槃重生。在“不抛弃,不放弃”的表层之下,《士兵突击》还暗含一层:如何在“被抛弃,被放弃”的绝境之下,重新确立人生的意义。

在文艺思潮中,“现实主义”关注的是物质焦虑,多表现人与金钱/社会的矛盾,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而“现代主义”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多表现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寻,解决的是人的精神危机。

兰晓龙的作品深受存在主义思潮影响,有不少存在主义与“黑色幽默”的影子。

虽然相比起《我的团长我的团》,这种“现代主义”主题表达相对更淡,但这足以为《士兵突击》涂上一抹鲜艳的亮色,并让喜爱它的观众沉迷其中。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万影网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