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热,不仅是观念和正能量传播,也有成功的商业推广在后面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287时间:2024-02-13 01:02:20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无疑是最为成功的武侠小说,它火爆的改编为多个版本的影视剧作,推出了大量的周边产品。这些作品的成功,首先无疑是因为作品本身的优秀,它有宏伟的人物,曲折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对正能量思想和观念的传播。然而这后面,也有成功的商业推广手法。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方面。

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与传播,一开始就自觉以市场为运思,这不仅体现在精心经营文化资本、精心利用社会资本上;更体现在他始终与市场卖点紧密联系,尽可能地调动和利用现代艺术生产的生产资料与人脉,扩展艺术生产与传播的产业链,从而实现艺术生产的经济资本转换。

昔日最初版本刊登在《明报》而经整理成册的“连载版”,剧情与现在大家熟知的版本颇有不同,其实就是因为在连载的时候受到了过多的读者观点的影响。有这么一种说法,据称在最初的《神雕侠侣》中,金庸本意是想让郭芙与杨过成为一对,因此把小龙女写得从绝情谷中跳崖。但由于读者大量来信抗议,金老于是笔锋一转,让杨过苦等16年,反而成就了他的痴情。坊间传言不知真假,但如果真是这样,也可以看出最初金庸小说还是充分考虑了“市场需求”。

自觉将经济资本转换为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在武侠小说的生产中实现三种资本的联动。金庸的小说创作更多更直接的考虑是如何创作生动而吸引读者的作品,这与实现作品最大的市场化是相一致的。

文化产品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潜在地具有一定程度影响甚至降低作品艺术质量的问题存在,尤其是在文化市场开放的最初阶段或者说是通俗小说对读者开禁之初。但是,有市场意识并不意味着必然迎合市场,也并不意味着迎合观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也并不必然是庸俗的。

严家炎评价金庸小说是“一场静悄悄的文化革命”,就是指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的再生和创造;那么,金庸武侠小说生产与传播则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艺术生产资料,打造以小说为核心的产业链,自觉实现小说经济资本的文化和社会资本转化,进行的是“另一场静悄悄的文化革命”。

金庸小说进入大陆之初,大陆文化产品还没有文化市场化的概念。90年代末再兴“金庸热”,正是文化市场化在大陆的第一轮兴起,这是港台文化人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政治机遇所掀起和带动的。

它始于港台歌曲在大陆市场的抢滩,到梁羽生、金庸等的武侠小说广泛传播,成为香港文化产品市场化成功运作的实战示范。然而,对文化产品产业化资本运作的系统关注,学术界至今依然欠缺。香港与大陆对待文化产品态度的差异,导致对文化产品经营方式的差异,尽管不否认有体制因素,但如何创新利用文化产品的经济资本并实现转换,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说金庸最初对盗版的默许还得考虑时代的因素,当时客观条件限制他对盗版作品叫板,这种默许无意间成就了他小说影响的扩大神话,那么,一元钱版权应该说是成功的商业营销策划。我们知道成功营销中有一条策略即制造事件!

金庸以一元钱个象征性的价格,把版权卖给了中央电视台中国影视摄制中心,这是一个空前成功的经济资本转换举动。金庸深谙媒体的宣传力量,并有意识地充分加以利用。企业需要排长队花巨资才能上央视做广告,金庸这时候扔出一元钱的版权,无形中又给作品做了个大大的广告。

一方面,以自身名人效应的无形社会资本赢得最充分的广告效应,同时,又为他的武侠小说广泛传播寻找到影响力最广的全国性官方媒体,以最经济的方式将小说与影视传媒联系在一起,实现文化资本利益的最大化。

可以说,金庸小说的成功和火爆,固然有作品优秀的原因,也有资本在后面的运作。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万影网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