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失孤》现实上演最好的结局,刘德华送祝福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537时间:2023-08-30 10:22:02

/ 古今时代影业,专注影视投资 /

这两部影片都由社会真实事件改编而来,上映后均引发社会强烈的反响,而《失孤》更是再一次“将拐卖儿童”这个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及背后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抛了出来。

就在2021年7月11日晚,全国网友都在为一位名叫郭刚堂的父亲欢呼,在执着寻子24年后,《失孤》影片人物原型郭刚堂奇迹般地找到了被拐走的儿子郭振,为自己被意外改写的人生换来了梦幻般的结局。

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

郭刚堂45岁,山东聊城人,电影《失孤》中刘德华扮演“雷泽宽”的人物原型。

1997年9月21日,郭刚堂两岁的幼子走失,从此郭刚堂踏上了漫长的寻子之路,这期间一人骑摩托车行驶达五十万公里,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角落,跑废了十辆摩托车。

而刘德华的饰演更是将原型人物真实的经历表现得淋漓尽致,饱经风霜的脸、茫然而坚定地眼神、行色匆匆的褴褛身影、摩托车后迎风招展的寻子启事,前方弯曲没有尽头的路,遭遇车祸、被人欺凌、睡过桥洞,也曾遇到很多好心人的帮助。

这些都是留在人们脑海中难以抹去的一位父亲的印记。影片中的台词“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更是让无数人动容落泪。

整部影片讲述了“雷泽宽”长达15年的寻子之路,一路上,雷泽宽历经艰辛,还认识了4岁时被拐的修车小伙曾帅。

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带着曾帅送给他的导航仪继续自己的寻子之路,这是一个关于“回家”的故事,一个为了找到失踪的儿子,一个为了找到梦回的故乡,两个人用偶然的相识填补着互相心中缺失的亲情。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深层问题的现实题材影片,引起了社会的反思。

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亲爱的》与《失孤》这两部电影作为承接当下社会热点的现实主义影片,都是深入到“打拐”这一热点话题,并用真实事件作为蓝本进行改编,挖掘其中蕴含的现实情感力量,但没有放弃文艺片固有的苦情戏叙事传统,而是借用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将情感渲染得更加具体深刻。

(一)大牌演员的号召力

“天王刘德华的俊朗外貌变身灰头土脸的邋遢农民形象”本身就是影片一个很好的卖点。

(二)热点题材

两部影片都是极具话题性的“打拐”题材,以“寻子”为主题来阐述的。

《亲爱的》以有名的“彭高峰寻子事件”为蓝本改编;《失孤》是女导演彭三源受“郭刚堂15年锲而不舍寻子”的经历所感染进行自编自导的影片。

两部影片都是从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中为切入点,试图透过人物的悲喜人生,展现出对残酷社会问题的思考,对人性的理解。

这种直面现实社会,追寻与广大民众情感共鸣点的方式,对比生搬硬套的商业片,更加的接地气,容易被观众们所认同。影片选取此种热点题材,更是带动了社会中官方、民间的打拐力量。

(三)关照失孤者的内心世界

同样是“打拐”题材,两部电影的切入点完全不同,《亲爱的》凸显了丢失家庭对于原家庭带来的“灾难性”重创、严重的心理重创、找回孩子不认亲生父母的心酸、与失子父母这个群体中的互助与慰藉。

《失孤》却告诉了大家:该片选择了平静且淡淡地叙述着主人公无数个寻子的日日夜夜的一些片段。

而主人公雷泽宽则是这类人群中较积极面对的缩影和化身。

最后,“寻子”成为了一种习惯,“只有在路上,才觉得自己是个父亲”影片重点关照了失孤者的内心世界。

也许这种信念对于一位失孤父亲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治疗与救赎吧。

结语:如何突破小众化市场的局限让高质量的文艺片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一直是困扰国产电影创作的一道难题,

电影《失孤》上映后第2307天郭刚堂父子离散24年终团聚这是电影最好的结局愿天下无拐,愿世间永无分离。

/古今时代影业,专注影视投资/

如果大家对电影投资项目感兴趣,欢迎骚扰我哦~

希望大家喜欢此篇文章,欢迎进行分享,转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

更多好文:

胡巴长大竟是这样!奇幻巨制《捉妖记》竟成低龄动画片?

优秀电影推荐

更多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4 万影网 苏ICP备88888888号